表邪解者,乃可攻饮也。程应旌曰:喘之一证,有表有里,不可不辨。
而滑伯仁又曰∶陈氏之说,亦自有理,但为“不”之一字缠扰,牵强费辞,不若直以“不”字为衍文尔。医见心下结,而下之使利,是治之反也。
一 是集伤寒,则首六经,次合病并病,次差后劳复食复阴阳易,次坏病痉湿暍霍乱,次可汗不可汗,可吐不可吐,可下不可下,次平脉辨脉法,此一书之次第也,首纲领,次具证,次出方,次因误致变,次因逆成坏,此一篇之次第也,首经文,次注释,次集注,次方药,次方解集解,其经文有缺误者,则加辨论于经文之下,以按字冒之,其与本条互相互发明,而非专论本条者,加辨论于本注之后,亦以按字冒之,此逐条之次第也,俾后学了然心目,易于融会贯通,一 金匮二十五章,内有与伤寒文同者,十之一二,虽为重出,然亦间有义别之处,今将伤寒论中已有专注者,则不复赘释,其与本经切要者,必重加发明,以阐扬其旨。佐以南星,治风痰。
凡酒客得桂枝汤而呕者,以辛甘之品,能动热助涌故也。膀胱府之卫为气分,膀胱府之荣为血分,热入而犯气分,气化不行,热与水结者,谓之犯卫分之里,五苓散证也;热入而犯血分,血蓄不行,热与血结者,谓之犯荣分之里,桃核承气汤证也。
其烦而不满者,亦有二:一热邪入胸之虚烦,以竹叶石膏汤清之;一懊□欲吐之心烦,以栀子豉汤吐之。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太阳病,当汗而反下之,下利脉促,喘而汗出不恶寒者,乃邪陷于里,热在阳明,葛根黄芩黄连汤证也。
不则《内外伤辩惑》与《外科精义》及《兰室秘藏》等书,皆治杂证者,岂止内伤已哉,此可以观矣。虚,则五味子补之,如无他证,钱氏阿胶散补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