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锡驹曰:阳火亢极,阴水欲枯,故使目中不了了而睛不和,急下之,所以抑亢极之魏荔彤曰:阳明燥屎应下,胃实应下,俱详考其脉证矣。方有执曰:越出谓枉道而出也。
彼是阳热乘阴虚而内陷之恶寒,与此之阴寒盛者不同。论中云:伤寒无大热口燥渴,心烦背微恶寒者,白虎汤加人参主之。
少阴病,得之二、三日以上,谓或四、五日也。形容病人之颈项俱病者,俛仰不能太阳病,项背强几几,反汗出恶风者,桂枝加葛根汤主之。
里既和而少阳之邪解,则其不传三阴,断断可必,故云:三阴不受邪也。故阴虚之人,不但大便不可轻动,即小水亦忌下通,倘阴虚过于渗利,则津液反致耗竭。
此之瘀热未深,祗从表一边开其郁滞,而散除湿热,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是其主也。利水虽同,寒温迥别,惟明者知之。
若不能散服者,以水一升,煎七沸,内散两方寸匕,更煮三沸,下火令小冷,少少咽之。 则真武、四逆,诚不啻三年之艾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