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用而言,则曰手心主;以经而言,则曰心包络。外邪虽解,然必胃气通和,始得脱然无恙。
故与调胃承气汤泻热,而烦自除也。此为阳明表里俱热之证,白虎乃解阳明表里俱热之药,故主之也。
王公以六经出身,行轩岐之道,着书立言,生生之志廓然矣。任脉起于中极之下,会阴之分也,由是循曲骨,上毛际,至中极,行腹里,上循关元、石门、气海、阴交、神阙、水分、下脘、建里、中脘、上脘、巨阙、鸠尾、中庭、膻中、玉堂、紫宫、华盖、璇玑、天突、廉泉、上颐,循承浆,环唇上,至交分行,系两目下之中央,会承泣而终焉。
黄帝曰∶今夫子之所言者,皆病患之所自知也,其毋所遇邪气,又无怵惕之所志,卒然而病者,其故何也,唯有因鬼神之事乎?伤寒表不解,则麻黄可以发;中风表不解,则桂枝可以散。
中风之邪,服桂枝汤,大汗出后不解,大烦渴脉洪大者,是邪已入阳明,津液为大汗所伤,胃中干燥故也。汪琥曰:下之则和者,言邪实去,胸中和而项自舒之意。
而用白虎汤者,以阳明里热证多,太阳表热证少也。咽则因物而咽,以应地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