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小儿因饮食停滞,发热患痔,大便不利,肿痛寒热,不时发搐,此脾气伤而肝乘之也,先用保和丸末二钱,以柴胡、山栀汤调服,食消搐止;又用四味肥儿丸,数服而愈。后颏间肿痛,连耳内,余谓此肾经所属之地。
后又伤食,作泻腰痛,用四一小儿面色常白,目睛多白,时常腰痛,两足时热,冬不衣绵,年九岁,先君谓禀肾虚,令每日服地黄丸,至十岁,出痘腰痛,发渴面赤饮冷,用地黄丸,每剂加肉桂半钱,煎与恣饮,数剂之后,热渴顿止,腰痛顿愈,却去肉桂,仍与服之,至五十余剂而靥。败草散治痘疮挝搔成疮,脓血淋漓,用屋烂草,或盖墙烂茅,年远者佳,如无,旷野生者尤佳,为末搽之。
寒战切牙,饮水泻渴,亦宜服之。 若左腮色青赤者,肝胆经风热也,用柴胡栀子散。
又云∶精气升于心则喜。脾气既弱则健运之令不行,化生之功已失职,而嗜卧多困所由生焉。
此症若服药而渐红活者,可治;色不转者,不治,虽经年后,多患泻利而死。若腹痛泄泻,咳逆昏溃者,阳气虚寒之恶症也,用托里温中汤;次以六君子汤加附子、姜、桂。
翌日,腹痛口噤,余用前药,更加干姜,一剂诸症稍缓,再剂而愈。当察面图部位,分经络虚实而药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