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遗尿、手撒、口开、鼻鼾为不治,然服前药多有生者。五月五日、六月六日或小暑日,益母草花正开时,连根采收阴干,用花叶及子,石臼捣时发寒热,面赤心烦,或鼻衄舌黑口干。
经曰∶有假其气,则无禁也,正此之谓。用生地,所以去血中之热;而甘草者,又所以和诸药而除气中之热也;易老自序云∶此方冬可以治寒,夏可以治热,春可以治温,秋可以治湿,是诸路之应兵也。
夫秋冬伤寒,真伤寒也,春夏伤寒,寒疫也,与温病热病自是两途,岂可同治。褚澄云∶男子天癸未至而御女,则四肢有未满之处,异日必有难状之疾。
八味丸用泽泻,寇宗谓其接引桂附,归就肾经,李时珍曰∶非接引也,茯苓、泽泻,皆取其泻膀胱之邪气也。血室,冲脉也,男女皆有之,妇人伤寒七八日,邪当传里,值经水适来,则邪不入腑,乘虚而入血室;或经水适断,表邪乘虚亦入血室,热与血搏结而不行,致有寒热如疟,暮则谵语如见鬼状,在男子则下血谵语,皆为热入血室。
二者俱不大便,此是承气汤对子,又与三黄石膏汤相表里,是皆三焦包络虚火之病也,病既危急,只得以此降血中之伏火耳。麻黄、桂枝所以解表散寒,甘草、芍药所以和里止痛,苍术、方也。
汗后则心液虚,肾者水脏,欲乘心火之虚而克之,故脐下悸,俗作奔豚而上凌于心也。四逆汤力能祛逐阴寒,迎阳归舍,故治之而愈。